新闻中心
凤鸣高冈兴村有道 发表时间 : 2024-03-09 来源: 新闻中心

  (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讯)经兰海、杭瑞和银百高速一路畅行,在省道、县道和乡道上七弯八拐九爬坡,终于在垭口上看见了目的地——一个座落在山坳里、掩映在绿荫下的村庄——稻田正赶往丰收的路上,满眼是初秋的静谧、沉稳和欲罢不能的留恋。走近了,土地一如曾经的那样,辣椒红、蔬菜绿、烟叶黄;果树、竹林、农舍,谁家办喜事咿咿呀呀哐哐嘡嘡的唢呐声锣鼓声,还原了乡村昔日的喧闹。想不到在这个快速城镇化的时代,还能看见如此繁荣的村景。意外地惊喜,迫切地期待,想必即将采访的这个乡村振兴带头人很不一般。

  丁武国没有让我失望。他黑得有些夸张的外貌,他笑容里不时露出的孩子气,他言语中一连串用词精准的表达,和语气中那么一点掩饰不住的霸气,他举手投足间特有的经过风雨、见过世面、熟知人情的练达,都印证着之前有人传递给我的一个信息:这个上任不久的村主任,确实有些板眼儿。尤其当他白白净净的妻子给我们端来瓜子和水果,麻利转身进入灶间为我们准备晚餐时,他那声适时代表家长的吩咐:给陈主委们弄点拿手菜,要地里新鲜的生态的无公害的…….。

  这是一个做事有道道的主儿。这大兴村有写头。我再次确信。寒暄之后刚刚转入正题,凤冈县工商联主席刘明友一行也赶到了。一个下午大家天南海北聊得饶有兴致,丁武国的“兴村之道”也在这漫着稻香的田园一隅,在他妻子的锅瓢碗盏交响曲中,于我脑海里完成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构图。

  脑子活络的丁武国,早在1990年就走出了大兴,走出了琊川,他的眼界越过凤冈,越过遵义,他的志向早已飞过贵州高原的山山水水,投向更远的浙江温州。这一走就是整整21年,他带着妻子在外闯荡,兴家立业,生儿育女。他在温州什么都干过,当过搬运工、拉过黄包车、开过长途货车,有点积蓄后与人合伙开起了茶楼。茶楼是一个信息聚集的场所,各路神仙给他带来了各种机会,把他引上了贸易之路,他开始做起了铝锭生意,并从此开始了事业的真正启航。原本打主意这辈子就在温州扎根了,所以在母亲过世后他把父亲接到了温州,这样减少了来回探望父母的奔波之苦。直到2011年春节,父亲病重,起了落叶归根之念,他驱车千里赶紧送父亲回家。没想到,这次返乡竟促成了他扎根故乡再创业的新长征。

  办完父亲的后事,站在父亲坟前举目望去,路还是当年的黄沙路,晴天一身灰、雨天一身泥;村还是当年的小山村,家家户户破屋烂瓦,与繁华的温州相比,这落差实在太大,丁武国一时感慨万千。这些年村里人半数以上外出务工,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幼,传统水稻、玉米附加值很低,土地撂荒也很普遍,再这样下去,要脱贫谈何容易?他萌动了回乡创业、改变家乡穷苦面貌的念头。他决定回乡搞种植,他看好了蚂蟥沟那个山头适合种水果。可是光靠自己力量有限,动员村民入股却一时无人肯干。毕竟他刚刚回乡,建立信任度需要时间,再说种植水果效益如何还是未知数。怎么办?干脆把经商办企业已经走上正轨的女儿女婿召回来,投资一起干。

  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,他们从农户手中流转了200亩山地,种植了第一批“蜂糖李”。这是一种高的附加价值的水果,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乐观。这批“蜂糖李”不仅为地处蚂蝗沟一带的群众带来了土地出租收益,还因日常维护创造了几十个就业岗位,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问题,让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了自己的家园。当选村主任后,他又想到了组建农村合作社,盘活土地,发动群众入股搞蔬菜种植,问田土要小康。领导们正愁没拿得出手的产业扶贫项目,一听他有这么好的想法,很快定下了一个大项目:种200亩西兰花。但第一次大规模种蔬菜,由于缺乏经验,忽略了市场需求,险些交了学费。还好,县工商联刘主席出手相助,发动市县两级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支持,致公党遵义工委、贵州省委、省市各高校、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们出手相助,解决了燃眉之急,保住了与合作社利益链接的156户贫困户的收成。

  事后丁武国多次反思,贫困户利益虽然保住了,西兰花事件有惊无险却教训深刻:产业扶贫市场先行,科学布局不能蛮干。吃一堑长一智,接下来的茄子、辣椒种植,他都做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。在丁武国和村集体一班人的带领下,村民们热情参加产业体系调整,从传统的高杆低效农作物向高效农业转型,全力发展蔬菜水果,不断总结经验,初步取得成效:村里的产业规模从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养向如今的企业、合作社、大户基地化、规模化种养业转变;产业性质从以前的传统种养业向今天的以经济种养业为主转变;产业分布从以前的自由发展向今天的有目的、有规划、有调整的科学合理地布局转变;产业类别从以前的短产业为主向长短结合、以短养长的复合型产业转变,彻底打破了传统农业的束缚,产业拉动群众致富的带动力和覆盖面显著地增强。目前大兴村已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3个,培育200亩以上水果基地3个,茶园、烤烟、蔬菜都实现了规模种植,并实现了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0户493人,在凤冈县脱贫攻坚中榜上有名。

  “别看这对农民夫妻,能歌善舞、吹拉弹唱可是一把好手哦”。刘明友主席一加入,话题很容易找到了切入口,从平凡琐碎的家庭生活开启,使采访变得异常轻松。刚才走进院子,我就已经注意到这家的女主人。看年纪应该在五十上下,岁月的风霜虽给她眼角留下了几丝细纹,但仍比同龄人看上去年轻精干。白皙的皮肤,端正的五官,眼睛活泼明亮,话语亲切暖人。尤其当她端来干净整洁的水果,并主动要求坐到我身边合影,不时插话说起当年丁家老人在世时的一些趣事,给人感觉聪慧利索、善解人意。

  她叫邓光容,容光焕发的“容”。我们是初中同班同学。当我问起她的名字,丁武国不无得意地告诉我,还补充说明了当年的同学关系。我开玩笑说,想来当年为这个“容”,丁主任是很费了一番心机的。他不好意思地笑了,老实交代了当年同学时的恶作剧,惹得大家一阵打趣。原来这夫妻二人还很喜欢文艺,妻子擅长跳舞,丈夫不仅会弹电子琴、钢琴,还能上台演小品。当年他们夫妻二人回乡之后,就自告奋勇地组建了大兴村乐队,带领村民跳起了坝坝舞、扭起了秧歌舞,美妙的乐曲、山歌和喧天锣鼓扮靓了寂静的山村。如今大兴村歌舞队已发展到80多人,凡村里哪家有喜庆事,都少不了这支歌舞队出场。排除丁武国夫妇先富起来、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能人这个因素,也许还因为这份独特的文艺爱好,使二人在村民心目中更增加了不一般的分量,为丁武国的村官之路奠定了更好的基础。

  丁武国当选村主任,正值上级下达“三改”任务,要求改厨、改厕、改圈,美化乡村。这正是他一直的心愿。当年他从温州回乡,就深感落差很大。自己虽然买了车,进村的路却放不下轮胎;一座小桥早已风雨飘摇,除了行人,连拖拉机经过也得晃悠。那时候他没想过自己会当上村主任,他只想凭自己的一腔热情,尽可能为村里做点啥。干脆先把桥拆了重修,把公路加宽,至少村民们种点菜可以拉出去卖,至少娃娃们上学可以搭便车去县城。就这样丁武国带头拿出一万元,再不辞辛劳跑县里镇里去化缘,发动群众投工投劳,完成了整治环境的第一步——修桥铺路。接着翻修老屋,绿化小院,改厕改灶,把自己的老宅子弄成了样板房。这一带头,大兴村从丁家院子开始了一场老屋基上的革命,那些破败的农舍被一座座新楼所替代,家家院子里种上了花花草草。短短一年多,小山村很快变得有模有样了。但丁武国不甘于此,他要为乡亲们打造一个心灵的归宿地,他要给他们创造全新的文化生活——建一个文化广场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遇上了扶贫的好政策,他遇到了“真扶贫、扶真贫”的工作队干部,在村委会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,文化广场很快建起来了。

  这一年春节,是大兴村历史上最热闹的“年”。由丁家院子这对文艺夫妻牵头,在家务农的、在外打工的、在县里市里省里工作的一个也不漏,纷纷出主意想办法、筹资金、出节目,各显神通,自编自导自演,办了一台别开生面的春节联欢晚会,办出了乡土特色,在县里名声大震。其中小品《懒汉脱贫》惹来现场阵阵掌声,来自身边的真实素材引发出人们对勤劳光荣、懒惰可耻的思考。这是一个村庄源地而生的乡土文化,更能滋养人心、感召共识。这对土生土长的农民夫妻在为父老乡亲带来欢乐的同时,也为乡村找到了别样的重生之路。文化广场很快成为村民们的心灵归属地。在这里,妇女们一改平常间劳作时的村妇形象,换上最美的衣衫,梳起最美的头式,在邓光容们的带领下翩翩起舞;在这里,男人们主动当起了观众和拉拉队,会乐器的主动当起了伴奏。孩子们在舞动的队伍中穿来穿去,为妈妈或奶奶、外婆鼓掌加油。此时,青蛙和蛐蛐儿、蝈蝈儿们也凑起了热闹……

  除了夫唱妇随歌舞表演凝聚人心,丁武国还牢牢抓住他的村委会一班人,把村民教育培训抓出了特色。先后组织并且开展了厨师、挖掘机、持家女、工匠等技能培训,增强群众“造血功能”。从2017年至今,大兴村共组织并且开展各类培训近400人次,其中,培训贫困人口近200人次,实现劳动力转移100余人,提升了群众产业高质量发展技能和脱贫致富能力。同时利用田坎会、院坝会、群众会等载体,开展群众教育活动近100场次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逐步改变落后观念,树立和增强自信、自立、自强的意识和能力。

  初上任时,长期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的丁武国,只知道哪一行能挣钱,如何能过上小康日子,并不懂得为官之道。别看这个小小的村官,确实也对他一贯刚烈的脾性挑战了一把,就因为在村里说一不二,少不了惹些群众不满,少不了还有弹劾之声。可日子一久,丁武国作为一村之长,慢慢就显出他令人折服的一面。

  村里安路灯,除了主干道,公共路段谁也没意见,轮到剩下的分支道路,考人了。路灯安在谁家门前,有讲究。弄不好就落下“优亲厚友”、“假公济私”甚至“贪赃枉法”的骂名,丁武国可背不起。长期在温州打工创业远离故乡的丁武国,深知乡里乡亲情浓于水不敢怠慢的丁武国,没有想出更好的主意,不知道该咋整。抠了一晚上脑袋,早起忽然想起向琊川镇党委书记请教。书记一席话使他茅塞顿开,归根结底就一个字:公。只要公开、公平、公正,大家没得话说。

  于是召开群众会,公开路灯安装方案:除主干道和学校之外,每一个分支路口安装一棵路灯。方案通过后马上实施,组织群众参与实地定点划线,凡是涉及占用农户土地的,先说断后不乱,同意了再安装。此举基本上没有阻力,没有异议。对个别存心刁难的人家,对不起,过了这村没有那店,路灯从门前过是好事,谁让你舍不得大丁点利益?反悔不给机会,这就是丁某人的办事作风。武断是有些武断,却给那些瞻前顾后不守信用的人上了一堂必修课。这事给丁武国的启发不浅,凡事只有干部公道,才能得到群众拥护,才能树立良好的民风。在村集体经济收支账目上、在合作社群众入股项目分红上、在低保户指标分配上,他都采取这样的方式,逐渐在村里形成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氛围,村里闲话少了,团结多了;扯皮少了,和谐多了。

  自古以来,村官虽不及品,却是一个面对千家万户最直接的角色,是最贴近人民的“官”。丁武国说,他当这个官是老百姓选出来的,而且这“老百姓”不是那花名册上的几个字,而是看得见叫得出名的邻里乡亲。你当了这个官,如果尽想着为自己谋利益,人家一眼就把你看白了。最前沿的村官最代表政府形象,自己作为一个员,这点自觉性必须有。只有“公道”,能保你清白、保你平安。他在群众会上真诚地给大伙表态:我长年漂泊温州,一心一意就是回来回报家乡。如今大家信任我,推我当了这个村官,我如有不公之处,欢迎各位监督、举报。你们的监督是对我好,是不让我走得太远,走到回不来的地方。就这样,村干部们在丁武国的带领下,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,把群众的诉求放在首要位置,凭一份公心得到了信任和理解。群众的掌声回应了一切。大兴村的变化印证了一切。

  谈话中,丁武国多次提到荣誉,从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“零失误”通过,到县里镇里颁发的各种奖励;从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表现,到夫妻二人背井离乡赴温州创业的各种所获;从自己当选村主任以来如何真情付出,到儿孙辈事业学习的点滴进步……给我的印象,这是一个视荣誉为生命的人。

  百善孝为先,家庭和为贵,做事先做人。这是丁武国的家训,是老辈人给他的传家宝。餐桌安在堂屋,一日三餐都在“天地君亲师”的牌位下,已经作古的父母无时无刻不在警醒他。环顾四周,墙壁上贴满了奖状,不少是孙子孙女们给他挣来的荣誉。他不无自豪地说,家和万事兴,当初与妻子两个人出门,21年风雨同舟,回家已是九口人了。自己年纪不算大,五十出头却已儿孙满堂,生活奔了小康,车子房子一应俱全,如今作为致富带头人又被村民们选为主任,这份满满的自豪感,使这农家小院具有别样的生机。丁武国是远近闻名的孝子,邓光容更是孝顺父母的典范。当初丁武国在外打拚,全靠她照顾父母、哺育儿女。她说怎样哄父母开心是做媳妇的本分,老人其实要得不多,赶场天的一把瓜子儿、几个鲜果,都能让她乐开怀。老人家也把她当亲生女儿对待,累了困了冷了热了都关怀着,心里时时都热乎乎的。如今大家称赞她的厨艺色香味俱全,她说都是婆母一手一脚教出来的。她说自己遇上这么好的公公婆婆真是福气,如今村子美了,公路通了,生活迈向小康了,父母却看不到这一天了。夫妻二人说起老人家的功德,说起当年艰辛,不无遗憾。

  饭后姐弟俩进来收拾碗筷,我才看见了丁武国口中夸赞的一对孙儿孙女。刚才没见着,想必是在厨房用餐了。面孔清秀,头发整洁,干干净净的一身打扮,不像一般农村孩子那样怯生。很有礼貌的打过招呼后,开始收碗抹桌扫地,手脚麻利,动作娴熟。说实话,我很少见到十来岁的小孩这样做家务,特别是城里的孩子,谁管这油腻腻的餐桌灶间?丁武国说,娃儿们地里的事、家务事都会做,假期空闲了还去村里做义工,让他们从小知道庄稼是地里长的,不是超市里买的。育人当如此!我不由得在心里为他们点赞,为丁武国的家风传承点赞。

  对于未来发展,丁武国有许多想法。习号召中华民族共谋复兴之路,在丁武国看来,大兴村为这个复兴梦是可以有所作为的。特别是新一轮中央提出乡村振兴,他更看到了家乡的美好未来。首先得开发蚂蝗沟,这个在网上已经被炒得很火爆的原生态峡谷,是壮大村集体实力的一个金饭碗。围绕蚂蝗沟发展旅游业,既可以让农家乐火起来,带富周边群众;又可以激活周边土地发展多种经营,实现产业体系再升级。丁武国说,我们祖祖辈辈守住了青山绿水,这就是财富,我们这一辈要把它变成金山银水,这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呢!可惜今天太晚了,要不真想带你们去看看。他说着拿出手机给我们翻看照片,高山峻岭间那一脉玉带着实世间罕有,深涧沟谷、飞瀑流韵、参天古木,全然是三D电影《阿凡达》中的景象。大家都肯定了他的想法,不能守着金饭碗要饭。但同时提醒他要注意节奏,尤其是目前这样的原生态峡谷,资源稀缺,不可复制不可再生,切忌盲目开发,要规划先行,严防生态破坏。后来大家又谈起了经果林。丁武国自信满满,因为这条路他已经趟出了经验、趟出了信心。他家小院后山的杨梅已经到了丰果期,蚂蟥沟的“蜂糖李”今年也开始挂果,蔬菜种植也摸出了经验,他要带领乡亲们继续沿着这条路往前走,把荒山野岭变成金山银山。

  后来又说到乡风。丁武国的想法是在村里开展“晒家风比民风”活动,把家家户户的好传统都挖掘出来,张扬出来,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,找到接地气的做法;把党员活动室用好,组织群众学政策、学法律,用正能量引导村民参与发展、参与环境治理,建设美丽乡村。暮色临近,该告别了,我们大家一起走出院子。院墙边的小喇叭花灿烂地开放着;路边一棵梨树挂满果子,黄灿灿的很诱人;当院的蔬菜地里,紫色的茄子遍野丰硕;稍远处是很大一片辣椒地,朝天椒如这大兴村的日子一样红红火火……远处传来袅袅的音乐声,村里的坝坝舞应该跳起来了。可惜我们还需要赶路,要不还真想去感受一下。我们相约明年春暖花开时再来!硕果累累时再来!

  返程途中,一路生态完好,风光迤逦。凤冈这地方,自然禀赋、人文景观奇特,素有“黔中乐土”、“中国长寿之乡”的美誉,大山深处却世代被贫穷所困。《诗经·大雅》云: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冈。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如今新时代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,千千万万个丁武国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大显身手,兴村有道,还有什么不能战胜呢!

  作者简介:陈乔:致公党遵义市工委专职副主委,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,贵州省诗人协会理事,遵义市作家协会理事。